图片直播

时间:
2016年3月1日上午10时
地点:
科学技术部
内容: 新闻发布会由科技部办公厅孙玉明副主任主持。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向媒体介绍“十二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成就,并与科技部农村司马连芳司长、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贾敬敦主任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十余家中央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图片直播  >>     
发布会现场1
发布会现场2
办公厅孙玉明副主任主持发布会
徐南平副部长介绍“十二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成就
农村科技司马连芳司长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贾敬敦主任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与会媒体记者1
与会媒体记者2
 
    我国农业科技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为粮食生产“十二连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所取得的部分成绩。
    “十二五”以来,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地方,充分调动全国科技界、企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超前谋划、系统布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系统构建全国农业科技一盘棋的格局,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万马奔腾的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据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3%提高到48%,基本保持在每年近一个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由2010年的每亩331.7公斤增长到2015年的365.5公斤。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60%左右,畜禽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例逐年提升,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0年的52.3%提高到2015年的63%。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科技部通过组织实施973、863、科技支撑等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跻身世界前列,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多年稳居第2位,被引次数农业学科从第8位升至第2位,共有175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奖。水稻功能基因组继续保持全方位国际领先学术地位,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实现重大进展,大型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垄断,森林重大病虫害松材线虫综合防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选育并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100多个,累计推广15亿亩。200马力级拖拉机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进入产业化阶段,首次研制形成400马力重型拖拉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建立并完善了水稻生物学、作物遗传改良等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6家农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3家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领域共有85名科研人员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9个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农业科技有力支撑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期间,科技部通过实施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3个粮食主产省,开展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五年累计增产粮食5600多万吨,增加效益1000多亿元。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自2013年启动到2015年,在河北、山东、天津、辽宁三省一市70余个县市区开展了示范区建设与技术集成示范,共建立核心区42个,面积达14.1万亩,示范区103个,面积达146.2万亩,示范推广总面积达1756.9万亩,总增粮33.6亿斤,增效24.63亿元。部署了干旱半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与示范,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节水综合技术体系,使旱坡地水土流失量减少70%。实施农业装备重点专项,构建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开展农业智能生产与信息服务技术示范。启动了国家食品安全创新工程,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科技样板基地。开展了山东、湖南、安徽等13省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建设,实现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平台上移、服务下延、一网打天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