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主要内容
日期: 2023年05月15日 15:22      
【字号: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3年中关村论坛即将开幕,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先生、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先生与大家见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现在,我们先请吴部长介绍情况。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2023年论坛定于5月25日到30日在北京举行。我首先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大家知道,中关村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并成功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逐步成长为全球研发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13届。作为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的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为推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知道,当前全球环境复杂多变,多重危机交汇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更加需要全球共同携手,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本次中关村论坛年度主题确定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八家单位共同主办,围绕着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将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以及配套活动6大板块,将举办150余场活动。在论坛期间,也将发布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和权威性研究报告,举办科技服务创新发展专场会、新型实体企业论坛,以及科学家关于硬科普讲座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各位朋友,距离2023年中关村论坛开幕还有10天,我们期待与各界嘉宾相聚北京,深入交流,增进共识,共同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凝聚智慧,共同为推进全球经济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吴朝晖副部长。下面,我们请于英杰副市长介绍情况。

  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给予中关村论坛的关心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本届论坛主要安排和筹办情况。

  刚才吴朝晖副部长讲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地方,就是今年论坛的主会场所在地——中关村展示中心。十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积极探索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路径。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践行科技向善理念,将2023中关村论坛办成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

  一、主要安排

  本届论坛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年度主题,共举办150场活动,主要安排包括:

  (一)重要活动。5月25日晚,举办论坛开幕式,拟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驻华使节、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代表出席。5月26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嘉宾将发表主旨演讲,共话创新发展。

  (二)平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以及数据治理、女性科技创新、数字体育等热点议题,举办55场平行论坛。

  (三)展览展示。设置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等六个展区,总面积2.7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区块链、高端制造、基因与细胞治疗等领域前沿科技成果。

  (四)技术交易。举办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等26场活动,进一步构建全球技术交易生态网络。

  (五)成果发布。一批原创前沿科技成果、权威研究报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政策举措等将在论坛发布。

  (六)前沿大赛。将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团队参赛,数量创历史新高。

  此外,还将举办投资北京全球峰会和2023中国科幻大会等活动。

  二、筹办情况

  在筹办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突出中关村论坛国家级、前沿性、国际化等特点。

  一是彰显国家级平台功能。论坛新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3家主办单位。平行论坛中,由国家部委牵头或参与主办的有25场,占比达到45%。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机构也将主办多场精彩纷呈的活动。

  二是紧扣科技发展前沿。论坛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探讨科技创新趋势,展示最新成果,开展项目路演,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打造引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是深化国际开放合作。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出席,近200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与,包括17位诺奖级嘉宾在内的近120位顶尖专家将发表高水平主旨演讲。其中,外籍演讲嘉宾占比超四成。

  各位媒体朋友,再过10天,2023中关村论坛就要开幕了,期待与新老朋友相聚北京中关村,共议科技发展,共话美好未来!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13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走进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请问,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下一步有何新的举措?谢谢。

  吴朝晖: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是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提升到接近2.6%。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热点论文占全球总量突破40%,高被引论文比例超1/4。我国不仅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了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二是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0.6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万亿元,量子信息、核电技术、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既催生和壮大了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产业,也促进传统制造、化工、冶金等产业转型升级(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应用,不仅培育了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也赋能传统产业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无人矿山等)。

  三是科技支撑服务民生改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22年的62.4%。创新驱动精准脱贫,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科技项目近3.8万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5.2万项,充分体现出“凡是脱贫致富,必有科技要素”。科技服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一批原创抗癌药(艾克替尼、西达本胺等)获批上市,我国癌症5年生存期从30%提高到40%。

  四是科技支撑赋能区域发展,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引领地位更加强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指标实现“六个翻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三番,连续6年被《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报告评为全球第一。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创新指标也实现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四个面向”,构建起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提升创新效能,以科技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实现。

  谢谢!

  中国妇女报记者:

  会议板块是今年论坛的重头戏,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论坛会有哪些特色亮点?谢谢。

  于英杰: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今年论坛会议板块包括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等多场活动,其中开幕式和全体会议,刚才我介绍了,邀请了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众多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他们将在中关村碰撞思想、交流智慧、分享经验、共商合作。55场平行论坛主要有三个特点,我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是探讨前沿话题,聚焦工程创新、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共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全球工程创新论坛邀请了多国工程院院长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参会,共议人类重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再比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聚焦探讨脑机接口前沿科学问题,共绘技术与产业创新蓝图。

  二是聚焦科技热点。围绕创业孵化、科技向善等话题,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比如,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专业孵化机构、知名行业专家、企业高管作主题分享,推动创新创业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新格局。再比如,全球青年科技创业论坛将集中探讨青年科技创业者群体所想、所念、所需,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23中关村论坛还首次设立女性平行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通过精心设计“星空倡议”“揭榜挂帅”等环节,展现前沿科技“她力量”。

  三是推动共治共享。本届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目的是让公众通过与高水平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一方面,通过举办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雄安智能城市论坛等,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机构主办或参与主办的13场平行论坛,深化各国科技治理交流。还有全球数字体育产业论坛、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人工智能开放生态建设论坛等,促进行业开放共享。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刚才介绍2023年中关村论坛汇集了当前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今年论坛的展览板块有哪些令人期待的展览内容呢?

  于英杰:

  谢谢你的提问。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往年,今年展览的板块又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参展数量多。今年一共有650多家参展单位,其中西门子、默沙东等外资企业和机构120余家,中国商飞、中国建材等央企70余家,小米、京东方等科技领军企业30余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还有天津、安徽、湖南、广东等30个省区市参展。

  二是创新成色足。以展览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将集体亮相。

  三是互动体验好。今年的展览力争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的同时,每看一个单元就能了解一个领域,熟悉一个产业。比如,在机器人展区,既展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也有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多功能机器人进行展览。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可以与车辆充分互动,体验未来出行新模式。再比如,我们设置了元宇宙展区,通过VR、AR、无线动捕、实物模型等体验方式进行互动,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我们强化科技办展理念,引入全息投影、数字导引等技术手段,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沿科技的体验盛宴,也欢迎媒体朋友届时前来观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中共二十大提出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这次论坛的主题也是“开放合作 共享未来”。请问,在这方面目前有什么进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吴朝晖: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开放合作是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始终坚持全球视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积极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科技创新的力量,相关进展可概括为三个持续。

  一是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深入务实且卓有成效的合作。

  二是持续支持高水平科学合作研究。试点设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鼓励各国科学家围绕重大问题共同开展研究,提升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取得重大成果。

  三是持续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围绕全人类共同挑战,主动设置全球性科技创新议题,牵头发起绿色电力未来使命,制定“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形成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在科技减贫、创新创业、技术转化、空间信息服务等方面惠及了更多国家和人民。

  中关村论坛始终突出“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特点,本届论坛更加突出国际化特色、国际化元素。

  一是增加知名国际科技组织及机构的参与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10余家国际组织将联合举办13场平行论坛。

  二是增加国际科技企业的参展数量,有120余家来自不同国家的外资企业和机构,在论坛展示国际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

  三是增加国际政要和重量级嘉宾的邀请力度,广泛邀请国际政产学研界知名人士现场参加论坛。

  我们希望今年的中关村论坛能够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为重大政策的宣讲平台、高端人才的交流平台、前沿思想的碰撞平台、重大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

  面向未来,科技部会同北京市联同其他主办方和参与方一起,通过此次论坛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第一,中国科技开放合作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第二,我们将与各国携手,共同推动科技向善、科技向上,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第三,我们愿与世界一道,肩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技创新使命。

  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

  多年来北京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面还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于英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进展。

  一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据我们统计,2022年北京市的研发投入经费占比在6.5%以上,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其中,基础研究占1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居全国第一,是2012年的6.5倍。高被引科学家339人次,是2014年的5.5倍。

  二是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壮大。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达到了80家,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另外,北京进一步发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设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另外,围绕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了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9个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已经进入了建设和运行并重阶段。另外,积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了10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2022年,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293家,大家可以算一下,不到5分钟就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这是2012年的3.8倍。独角兽企业102家,居全球第三,是2015年首次统计时的2.6倍。开通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证“直通车”,留学归国及外籍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2%。

  四是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北京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到了41.6%。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的总收入8.7万亿元,占到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复合增长13.3%,年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4244家,是2012年的2.2倍,其中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也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已有11家。

  五是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500多家,2014年以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了2200亿元。坚持辐射带动全国,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的77个地区(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外省市区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万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2022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202.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

  刚才您还问到下一步如何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二是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营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合作生态,通过这些举措,建设产业高度集聚、开放创新活跃、机制高效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创新园区。谢谢!

  陈文俊:

  最后两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请问,科技部在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将推出哪些重大举措?谢谢。

  吴朝晖:

  感谢您的提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和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批示。

  科技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日会同北京市等12个部门(单位)联合印发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该方案在建强建优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原创性科研攻关、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深化开放交流合作等6个方面提出22项主要任务。与以往的文件相比,该方案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强调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通过制定实施北京基础研究领先行动计划、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统筹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计划,强化“有组织科研”,着力形成贯通科研体系、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网络。

  二是突出强调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改革引领作用。通过制定实施中关村世界领先园区建设方案,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统筹推进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联动体系,推动以理念改革带动中关村园区的全面领先。

  三是突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布局。通过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增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落实新一轮外籍人才便利政策,大力集聚战略科技人才,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此外,明确提出高水平办好中关村论坛,以中关村论坛为引领支持在京举办高规格科学会议、前沿领域全球性高端峰会,活跃国际学术交流局面。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快速形成各具特色、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中把握机遇,努力将包括北京在内的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很多企业和科研团队非常关注科技成果转化,请问国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哪些工作?成效如何?2023中关村论坛设置了技术交易板块,有哪些重要的活动和特色亮点?谢谢。

  吴朝晖:

  谢谢您的提问。

  科技成果转化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它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第二,它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第三,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直以来,科技部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为重点,突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几年,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表现在三个加快:

  一是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核心问题,开展赋权试点、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等改革工作,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积极性和成效显著提升(据2022年统计,3649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数突破56.4万项,合同总金额15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4.4%)。

  二是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大高质量成果供给。持续提升企业的成果吸纳和转化能力,深化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不断塑造产业升级新动能新优势(2022年企业贡献了全国93.7%的技术输出和82.8%的技术吸纳)。

  三是加快形成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指导“十四五”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这项工作:一是推动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进入市场,鼓励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区域技术转移中心,推动更多成果转化入市;二是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形成更多、更大范围的市场交易,服务新发展格局;三是通过布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区以及技术转移机构,并联通技术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使得高标准建设技术要素市场成为可能。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特别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推进系列成果转化政策落地,产生效益,特别是支持地方科技创新联动;二是建设高水平国家级的技术转移体系,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贡献。

  谢谢!

  于英杰: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第二部分。刚才吴朝晖副部长讲到了,技术交易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2023中关村论坛在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26场活动,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这些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创新源头活力。将举办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集中发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项目,举办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推出120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技术经理人大会,发起成立“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汇聚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行业公认的技术经理人,发布《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构建技术交易生态。论坛将举办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重点国别技术交易类活动等,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2022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发起《大企业生态合作与协同创新倡议》,推出“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和“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

  通过今年丰富的各类活动,将力争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

  我就补充介绍这些。谢谢!

  陈文俊:

  刚才吴朝晖副部长、于英杰副市长介绍了很多相关信息,让我们对中关村论坛有了更高的期待。谢谢两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