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充满了惊喜!” ——记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
日期: 2015年05月22日 10:02      
【字号:


    他们或长期默默奉献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基础研究;他们或一次次艰难跋涉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科学力量的支撑,而创造科学力量的正是他们——可敬可佩的大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创新驱动·领航者风采”专栏,讲述他们创新创造的精彩故事,集中展现他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敬请关注。

    维生素C真的可以抗衰老?尿液细胞中是否隐藏着巨大的力量?100岁的老人有可能“返老还童”吗?……这些深奥无比、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长期研究的课题。

    “生命充满了惊喜。”裴端卿这样对记者说。说的既是他热爱的生命科学,也是他自己的人生。

    “出国的初衷就是回来”

    1965年,裴端卿出生于湖北公安县一个温馨而快乐的教师家庭。从小,身为乡村小学校长的父亲就教育他要热爱科学,长大了做科研工作者。1984年,裴端卿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取了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留学项目(CUSBEA),赴美留学。

    裴端卿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那还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培养科研人才派出了大量留学生,CUSBEA作为我国生物方面的公派留学项目,连续8年共派出了425人,其中不少已成为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1991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后,裴端卿进入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理系,并在2001年被选聘为终身副教授。但就在这一年,裴端卿却启动了回国“程序”。

    那还是科研人员对美国趋之若鹜的年代,可裴端卿丝毫不认为回国是什么“牺牲”,而是大谈国内的“诱惑力”。“当时国内的干细胞研究刚刚起步,美国却有数十年的积累,如果把美国的实力比作航母的话,我们只算一个小舢板。你想想,如果你遭遇第二艘船的吸引力,要去把一只船变成一个航母的时候,这个诱惑力,相信谁都会做出跟我类似的选择。”裴端卿肯定地说,“这很清楚,因为我们当年出国的初衷就是想回来。”

    回国后,裴端卿根据国家前沿领域的需求,从肿瘤细胞的行为研究转向投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近年来,他作为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生殖与发育”重大研究计划专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大量学术成果刊登在知名国际期刊上,引起了世界瞩目。

    裴端卿说起回国10多年来感受到的变化,激动不已。在国家对生物医学的巨大投入、对创新的鼎力支持下,当年的“小舢板”今天已经成长为了一艘“快艇”,他相信,中国的干细胞研究在不远的未来能引领世界潮流。

    做“有趣”的成果

    话题从人生经历切换到科研成果,裴端卿口中的高频词汇仍然是“有趣”、“惊喜”。他向记者讲述了一项有关尿液的研究成果。“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尿液能给我们提供健康的细胞,利用这些细胞能得到高质量的神经干细胞,这真是奇迹。”裴端卿解释,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将其移植到人体损伤部位,修复肝脏、肾脏;也可以用它们取代衰老的神经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甚至冷冻保存,40年后依然可以给其本人或者后代使用。

    怀着对干细胞科学的浓厚兴趣,裴端卿带领他的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如在2009年,裴端卿实验室证实维生素C可大大提高体细胞“变身”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效率,可从原来的万分之一提高到10%,从而抵抗衰老。该成果开启了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被选为封面文章刊登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这是来自中国的相关科研成果第一次获此殊荣。而有关尿液的研究成果,也被Nature官网作为头条新闻,被大众媒体广泛传播。

    同心协力造福人类

    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自己历尽艰辛所取得的这些科研成果,裴端卿从来不把它们当作“科研秘密”,他希望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尿液的原始发现就在我们这里,我们的尿液细胞重编程的技术,谁愿意学就教给谁,希望用这个系统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相互借鉴,才能少走弯路。”裴端卿说。

    对此,广州生物院的一位西班牙籍科学家Miguel深感敬佩。他说:“我非常尊敬裴端卿,他在国内首先成功建立了iPS技术,但他没有秘而不宣,而是做了正确的选择,向全国各科研单位大力推广该技术。我坚信这正是中国在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多年来,裴端卿通过举办iPS技术培训班,至今已为我国培训了200多名技术骨干,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

    裴端卿就这样以其人格魅力,吸引着多名外籍科学家扎根广州,致力于中国的干细胞事业。如广州生物院的首席技术官Micky,2009年来中国之前曾在辉瑞、杜邦等国际知名药物公司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他说:“当裴端卿邀请我来广州工作时,我认为他简直发疯了。我反而想邀请裴端卿去美国的药物公司工作,但最终结果正好相反。他说服我来中国,建立一个世界级的药物研发中心。经过6年,我们离建立一个优秀的药物研发中心的梦想更接近了。”而Miguel也坦言,“裴端卿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我正是因他而来到中国。”

    多年来,裴端卿为我国干细胞领域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骨干人才。去年9月,由他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正式启动。该团队是国内首个干细胞研究创新群体,也被评价为“立足冲击世界科技前沿的团队”。

    谈到目前身兼的多种角色,裴端卿由衷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科学研究人员,始终把科研活动放在首位。作为课题组负责人,需要组织和带领研究团队,协同攻关。作为院长,则要求我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研究院的整体科研布局和发展方向。所以,这三个角色,带给我的是更宏观的视野和更多的责任,也是促我进步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