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云南星火计划的深入实施
日期: 2003年07月04日 00:00      
【字号:

    
云南省科技厅

  云南省星火计划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16年来,立足云南实际,开拓创新,为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加速农村小康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01年底,共实施国家级、省级星火计划项目676项,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一批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批星火企业和星火科技人才脱颖而出,1个单位获国家星火先进集体称号、30人获国家星火先进个人称号。

一、设立专项计划,建立、健全管理和服务机构,积极制定相关政策

(一)设立云南省星火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和服务机构,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1986年,按照原国家科委的总体部署,云南省正式设立了星火计划,并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省科委负责宏观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标志着星火计划在云南省全面启动。

为切实加强星火计划工作,经省政府专题研究决定,1987年4月,成立了云南省科技开发中心,负责全省星火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并核定事业编制20名。同年7月,省科委成立了以承担星火计划项目的咨询和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兴滇技术经济系统工程咨询公司。1994年,成立了省科委科技产业开发处,具体负责全省星火计划的政府职能工作。2000年,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省科技厅成立了省星火计划管理办公室(设在农村与社会发展处),负责星火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16年来,云南省星火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虽然历经多次的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但始终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管机构和人员,有专项计划和经费,为其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宏观把握云南省星火计划的方向,原省科委、省计委和有关金融部门联合成立软课题研究组,分别形成了"星火计划战略与发展规划"、"星火政策实施细则"、"星火项目可行性研究规范"三个成果,为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原省计委、省科委、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省税务局联合下发了《云南省实施"星火计划"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云南省"星火计划"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云南省"星火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五年内,省财政每年拨款150万元,主要用于星火计划项目的人员培训、贴息和其他经费;五年内,省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作为星火计划专项周转资金;省级科技三项费每年划出300万元,用作省级星火计划的专项资金。此外,还在银行贷款、税收政策、价格政策、物资供应以及鼓励办法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

  1990年出台了《云南省星火奖励办法》,1992年制定了《云南省星火奖励办法实施细则》。随后,为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到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在省星火奖中增列了科技扶贫奖。

  199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星火科技示范工程"。1997年,原省科委、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科技产业计划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申报和承担包括星火计划在内的各级科技产业计划项目。200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业科技大会,颁布实施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省科技厅决定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民营科技企业"三百工程"。此外,《云南省民办科技企业条例》、《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关于对地州市党政一把手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为云南省星火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突出重点,狠抓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星火西进示范工程

  (一)发挥星火示范的聚集效应,推动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从"八五"初期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现共有5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其中,"八五"期间建设了官渡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通海县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九五"以来又建设了玉溪市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楚雄市、西山区2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到2001年底,5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共承担国家级、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70余项,项目总投资14亿元,其中安排科技三项费1500万元。

  星火技术密集区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切实把它作为科技兴县(兴市、兴区)的突破口,并初步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各地党委、政府都亲自出面主持星火技术密集区的规划编制和论证工作,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和力量,定期检查、指导和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各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各具特色,总体实施情况较好。玉溪市红塔区星火技术密集区除巩固现有的两烟配套产业外,把着力培育以精细化工为主的高仓集团和高仓的村镇建设有机结合,经过多年的建设,为红塔区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总收入近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9元,城镇化水平为53 .6%,有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国家级新产品8个、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昆明市官渡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调大、调优新型建材和花卉产业为重点的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工作,把它作为全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程进行责任目标考核。同时,区人大每年都专题审议建设工作的执行情况。1996年至今,全区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3项、市级项目13项、区级项目14项,累计完成固定投资近2亿元,累计实现总产值7.9亿元。

  (二)认真实施星火西进工程,切实推动示范县建设

  在星火西进示范工程实施中,云南省积极与发达省(市、区)建立广泛的联系,组织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领导前往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邀请发达地区的企业到云南交流、洽谈。同时,正式启动了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计划,"九五"至今,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开展与发达地区及全国著名的高等学校在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为星火西进示范工程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997年是星火西进工程的启动年,云南省被列为全国最先启动的四省之一,嵩明县被评为全国首批4个星火西进示范县之一。这项工程的实施,为推动云南与东部地区的广泛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机遇。

  几年来,在国家、省、地、县的共同作用下,嵩明县的星火西进示范县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招商引资项目逐年上升,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在嵩明安家落户;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和云南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初见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引进项目86个,协议总投资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500多万美元,承担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3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计划项目2项、市级星火计划项目4项、市级科技示范、推广计划项目5项。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促进了全县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200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12.2亿元,比2000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30元,财政收入完成1亿多元。

三、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云南省星火计划实施以来,尤其是通过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建设,培育扶植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经济社会效益良好,对农村重点行业的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科技先导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云南是国内优质磷矿主产地之一,为了加速磷矿开发,生产优质磷产品,促进我国磷肥和磷化工发展,1987年,昆阳矿务局承担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30万吨/年风化胶磷矿擦洗脱泥示范"。该项目根据滇池风化胶磷矿的特点,采用露天建设、推土机混矿、两段破磷、两次擦洗、三段分级的工艺流程。经生产证明,工艺合理、流程简单、设备实用、生产稳定,当年生产出合格磷精矿产品14.13万吨,收入1203万元,实现利税461万元,为云南磷化工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该项目获国家星火二等奖。

  盈江星云铝厂通过承担的省级星火计划项目"5000吨/年电解铝开发",利用水电丰富的优势,走水、电、铝结合发展的方式,采用较为先进的预焙槽工艺,经过几年的组织实施,从1998年投产到2001年底,累计实现销售总额2.43亿元,利税861万元,为地方剩余电力增加收入5100万元,企业利润1004万元。目前,公司生产能力已达13000吨/年,1.2万KW的自备水电站已实现远程全自动控制,基本上形成了当地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为支柱产业单一(糖业)的德宏州调整产业结构闯出了一条新路,公司所在地原是一个贫困山区乡,也因此而旧貌换新颜。

  (二)探索新型运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云南永胜映华植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承担省级星火计划项目"薯蓣皂素产品开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先后在多个地州及县(市)建立种植基地2.3万亩,涉及农户1.5万户,使农户每亩年收入超过1500元;免费培训种植技术,提供优良种苗,累计扶持农户种植种植达900多万元;与农户签订最低收购保护价合同,让农民的个人小生产通过公司融入了社会大市场。目前,公司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薯蓣皂素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甾体药物中间体生产基地,被列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示范工程"。

昭通市昭阳区园艺所自1986年承担星火计划项目"昭阳区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以来,通过公司+基地+果农的模式,先后培训果农25万人次,扶持科技示范户3840户,种植面积由原先的2.5万亩发展到2001年的15多万亩、产量由770万千克发展到1亿多千克、产值由460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使30万人依靠苹果生产摆脱了贫困,2000多人依靠苹果营销走上致富道路,部分示范户苹果亩产值突破万元收入,使苹果生产不仅成为该区的一大支柱产业,而且成为昭通市的一大支柱产业。

四、加强星火培训,培养农村管理人才及乡土技术人才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在全省128个县(市、区)中有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教育、科技落后,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星火计划实施16年来,云南省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管理人才及乡土技术人才,并形成了一套适合云南实际的做法。

  (一)开展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积极培养农村管理人才及乡土技术人才

 第一,抓好重大农业先进技术示范和推广的培训工作。针对云南农业耕作水平低的特点,近几年来,着重抓了水稻旱育稀植、云大-120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硅肥的示范应用、紧凑型玉米、三高甘蔗等重大农业先进技术示范、推广的培训工作。仅"九五"期间,在全省16个地(州、市)80余个县共举办培训班、现场会2600余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100万人次,下发各种技术资料6万余本(份)、录像带1500盘,在报纸、杂志上刊登讲座20余篇。为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我们连续三年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水稻旱育稀植专家刘汉学同志到云南指导工作,这位50多岁的老专家在三年中足迹走遍云南16个地(州、市)70多个县,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掀起了一股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几年来,累计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823万亩,新增产值6.85亿元;云大-120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815万亩,新增产值2.44亿元;硅肥200万亩,平均增产10%以上;三高甘蔗7.5万亩,农民新增效益1500万元;紧凑型玉米3.5万亩,亩均增产100千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立足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在思茅地区开展星火培训时,针对该地区地广人稀,开发水果资源有较好的前景,但又缺乏果树种植、管理人才的实际,多次举办了综合或单项的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推广种植各类果树450亩,为当地少数民族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丽江地区开展星火培训时, 紧密围绕该地区规模化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配套培训工作,共发展高寒山区芸豆13 万亩,获产值近亿元,使其成为云南芸豆的主要出口基地;在高寒山区种植夏播油菜面积达1万亩,亩产达240千克,星火培训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工作,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企业职工技术培训是星火计划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坚持做到:在每一个项目实施合同中都明确规定了培训岗位、内容、人数、进度、目标和经费开支等内容,并在项目完成验收时,对照合同逐一进行考核。

  16年来,仅省财政拨款用于星火计划项目中的职工技术培训费就上千万元,累计培训企业干部、工人数万人次。实践证明,配合项目开发进行的职工技术培训工作,既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能手,还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如玉溪水松纸厂坚持"致企业之治者在人才,成企业之才者在教化"的厂训,多年来,采取岗前培训、岗位技术练兵、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完成了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凹版印刷机、分切复卷机、电子打孔设备的引进、吸收、技改工作,取得了6项重大科技成果,卷烟用高档水松纸产品荣获国家轻工部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质量达国际一流水平。目前,该企业成为亚洲技术装备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水松纸生产企业。1995、1997年,该企业两次荣获云南省星火一等奖。

  (三)加强星火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培训体系

  云南现有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1个,省级星火培训基地1个,省级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基地3个。这些基地每年都承担了大量的星火培训任务,除完成上级交办的培训任务外,他们还利用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1999年,投资4000余万元的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云南省科技管理培训中心投入使用,使其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以来,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组织开展培训20多期。同时,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包括许多教授、高级工程师在内的星火教师队伍,一批能有效组织各种培训活动的工作人员队伍和一批热爱本职工作的后勤队伍,他们成为开展面上培训工作的中坚力量。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云南省已初步构建了省会城市有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云南省农函大,地(州、市)有省级星火培训基地、科技培训中心,县(市、区)有科技培训教室(场、馆)一套服务体系,为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五、建立上下互动、东西合作的运行机制,形成星火大合唱的局面

  激活各类科技资源,构筑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平台,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星火计划工作的合力,为星火计划工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是加速农村小康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一)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

  历年来,由省科技厅申报,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共100余项;获国家级星火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3项。这些星火计划项目和奖项,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省星火计划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先后启动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

计划,每年投入8000万元左右,支撑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1998年以来,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56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启动实施了237项科技合作项目,共建了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10个企业技术中心,一批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与省级有关部门和行业积极协同配合

  与省级有关部门和行业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云南省星火奖评比工作,1988~1999年共评出云南省星火奖475项,其中一等奖27项、二等奖96项、三等奖362项。与原省计委、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省税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云南省"星火计划"有关问题规定的通知》,与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科技产业计划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与共青团省委、省妇联、民主党派等密切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从1988年开始,与共青团省委共同开展了"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6万余名、农村青年致富能手80余万名;与省妇联共同开展了"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与民建云南省委合作,在丽江、迪庆、昭通等贫困地区示范、推广夏播油菜面积11万亩,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子。

  (四)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一方面,省科技厅集成厅内计划的力量,除星火计划外,设立了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计划、民族贫困地区科技试验示范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学技术普及计划等专项计划,同时积极推进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为星火燎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把星火计划作为联系地县科技工作的媒介之一,把地县科技管理部门作为项目立项、组织、管理、监督的重要环节,实行了省、地、县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地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整合和激活了地县科技资源。

六、下一步星火计划工作的初步考虑

  云南省星火计划将以党的十六大、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及《"十五" 星火计划发展纲要》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加速农村小康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农村星火科技燎原计划"的支持力度,集成已设立的与农村星火科技燎原相关的专项,努力推进星火科技燎原。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是:

  (一)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质量不高、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力度;鼓励和推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提升全省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环保农业、节水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

  从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入手,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能联系和带动农户的星火龙头企业群、星火企业带头人;积极推行合同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运行模式,扶持和引导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主动适应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争取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系统)和社会各界力量对星火企业的支持;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星火项目开发,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快云南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三)重视技术集成和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星火示范的聚集效应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整合、集成我省现有的各种优势,加大和提高省星火燎原计划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显示度。在省内主要公路和铁路沿线、国门边境线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建立星火示范带或示范园区。实施一批有利于发挥当地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能培育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跨县(市、区)的区域项目和特色项目。

  (四)加强与东、中部省(市、区)和国外的交流合作,努力创建开放式的星火工作新局面

  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抓住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契机,围绕国际大通道建设,发挥我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通过星火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我省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并举的步伐。与东、中部省(市、区)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科技协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导各地开展星火西进示范县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和建立一批政策环境好、投资环境优,能将外来人才、资金、技术引得来、留得住,并能扎根创业的星火西进示范县(市、区)或星火产业开发示范区;积极引导有条件地区引进港、澳、台和海外的资本资源进行合作开发,扶持星火外向型企业,推进星火科技的国际合作。

  (五)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争取国家科技部的支持,推进全省星火培训体系和基地的建设,在全省建立健全一批星火科技培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培训单位经省科技厅认定后,授予省级星火科技培训基地称号,同时对原有的星火培训基地加大支持力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创新星火科技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以培养农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开展对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及广大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积极引导星火企业注重人才培训,使企业逐步成为农村人才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