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槽头树丰碑——记甘肃省科技特派员周国乔
日期: 2009年12月07日 09:51      
【字号:

  作为一名畜牧站技术人员、民间科技特派员,周国乔全身心投入畜牧科技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奉献,赢得养殖户欢迎。今年6月被国家科技信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周国乔毕业于甘肃省畜牧学校,毕业后以满腔热情,一心扑在骆驼城乡奶、肉牛品种改良、疫情防控、技术指导等服务性工作上,用科技让畜牧养殖提质增效。
  典型引路起规模
  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和科技特派员,怎样唤起全乡农民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周国乔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用事实让群众信服。动员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对建康村四社农民车天亮进行帮扶,从养3头牛开始,发展到年育肥肉牛20头以上,仅养牛1项,累计纯收入4.75万元,年均纯收入1.5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4900元。指导骆驼城乡骆驼城村二社周军仁发展规模养殖,年饲养生猪由80头发展到600头,帮助他搞起了生猪贩销,两年贩销生猪近千头,养猪纯收入5万元以上。帮助青年农民万占军兴办起了万头仔猪繁殖场,通过大力推广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的“五良”配套技术,帮助组建自己的销售协会,养殖当年盈利20万元。2007年,他入驻前进村领办养殖小区,通过半年的辛苦工作,前进村建成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2个,入区户30户,饲养奶牛180头,在前进养殖示范小区的带动下,全乡建成养殖小区7个。 “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使畜牧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乡养殖人均纯收入占到了全乡人均纯收入的34%。
  提高本领趟富路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为了开展第一例奶牛胚胎移植,他已记不清多少次上门给饲养户王天福讲解技术,王天福半信半疑地同意了移植手术。2007年,看到膘肥体壮的小牛顺利生产,王天福第一个向他报喜,连连向他致谢,同时王天福也掌握了胚胎移植的技术。
  同年,11月份的一天凌晨2点钟,他的手机突然响了,骆驼城村陈贵的孕牛难产,他当机立断,骑上自行车赶到10公里以外的骆驼城村,等到小牛顺利产出,已到凌晨9点多钟了。陈贵逢人便说:“科技特派员就是好,随叫随到,有问题能及时解决,有这样的技术服务我们搞养殖就不用愁了”。为了让农民听得懂、学得深、记得牢,他结合生产实际编写了《农村养殖实用技术一本通》发放到农户手中,作为普及性读物,群众从中获益匪浅。为提高养殖户科技养殖水平,每年举办技术讲座20场次,培训2000人次,印发科普资料8000份,举办科技培训班6期,培训500人次。共培养26名乡土科技人才,平均每2位农户中就有1位养殖大户。
  有偿服务辟新径
  怎样引导广大农户发展健康养殖业,把畜牧科技最大限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过再三思考,周国乔决定实行有偿服务,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为规模养殖户提供优质长期服务。他大胆与宣建二公司赵国富养牛场等6个养殖场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合同约定收入1.2万元。同时探索技术入股、自行投资、与他人合作等方式,解决资金不足,开展科技服务。 1997年3月,通过参与投资,协调贷款等方式与本乡骆驼城村村民万鹏合作,从陕西英考鸵鸟养殖公司万陇分公司引进鸵鸟40只,经过9个月饲养,按合同价回收,每只纯收入1000多元,周边群众也从中看到了鸵鸟养殖的前景,纷纷前来入股合作。为了提高奶牛的良种化程度,他积极参与全县奶牛胚胎移植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成功,本人掌握了胚胎移植的高新技术,利用畜牧站防疫员的身份,先后在全乡设冻配点4个,组织全乡奶、肉牛冻配改良工作,每年授配奶牛500头以上,肉牛2000头以上,仅此1项实现畜牧业产值400万元,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还解决了3个畜牧技术人员的就业问题。
(甘肃省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