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产业化元年——将成汽车强国战略突破口
日期: 2014年03月05日 15:34      
【字号:

    一直徘徊于产业化大门之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终于在2014年的春天,看到了自己“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希望。在4日举行的两会汽车界座谈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同样的一个观点:走过十多年的摸索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式开启期盼已久的产业化。
    电动轿车驶入家庭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过去5年的示范运营,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然而直到2013年年末,依然鲜有人相信,电动汽车会大批驶进普通人的家中。
    这种情况,随着北京等地扶持政策的推出和落实,出现了变化。曾经只在报纸电视中听说过的“高科技玩意”,如今像普通商品一样摆在自己面前。
    “现在有更多的人开始相信电动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收获了‘道路自信’。”全国政协委员欧阳明高说。在这位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看来,今年堪称电动汽车私人化的元年。
    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也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入“临门一脚”的阶段,并且在这场“汽车业百年来最为重大的技术变革”中,早有准备的中国大有机会。
    汽车强国的战略突破口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新能源汽车带来了一种更加环保和廉价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中国汽车人而言,新能源汽车更有望成为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突破口。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创新的抓手。”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真正的汽车强国,靠的不是数量,而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他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有希望闯出若干世界级的品牌,真正实现汽车强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指出,我国要成为汽车强国,首先要实现局部技术上的领先。
    “这种局部领先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能够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在传统汽车(与国外)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新能源成为一种选择。”苗圩说。
    那么如何将这次难得的宝贵契机,最终转化为中国汽车的全新未来?万钢表示,必须研究机制,依靠市场的力量,因为“新能源汽车真的开始进入市场阶段,就要按照市场的规律办事”。他指出,今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引入竞争的力量,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保护;抓好企业间的共性技术平台、公共政策平台的建设等。
    “充电去哪儿”成当务之急
    随着产业化大幕的拉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开始逐渐取代新能源汽车本身,成为产业化进一步深入的最大阻碍。
    “充电设施完善了,就不需要大重量的电池,充电速度也会加快,消费者内心才会接受,整个产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欧阳明高说。
    作为我国电动汽车销售数量最多企业的高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进有着深切体会:“当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消费者买车有顾虑,因为充电设施少,充电难。”对此,他建议把建设电动充电设施,上升为国家的建筑规范,即在小区建设、老区改造和道路规划中,强制建设一定比例的充电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则把垄断看做阻碍基础设施快速普及的深层次原因。
    “充电桩目前利用率低、不赚钱,电力行业的央企就没有积极性,而民营企业则因为担心风险而不敢轻易介入。”柳崇禧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