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智慧转型,在变革中重塑——访上海市副市长周波
日期: 2014年03月04日 09:43      
【字号:

   这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兴的现代大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一次次以勇气和智慧闯关夺隘。科技创新应该成为、能够成为也正在成为上海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记者在全国两会前夕专访了上海市副市长周波。
    科技创新亮点聚焦“四个新”
    科技日报:市政府曾多次强调,上海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上海科技创新有哪些突出亮点?
周波:近年来,上海立足全国科技大局和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原创能力,不断推出创新成果,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简要回顾,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新”:
    一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上作出“新贡献”。民口10个国家重大专项中,上海新增任务94项,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从重大关键装备研制、成套工艺开发到配套材料研究均取得关键突破,高端光刻机具备了系统设计与集成测试能力,先进封装光刻机、刻蚀机等战略产品加快市场拓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的终端基带芯片实现规模量产,中继技术试验验证原型平台开发成功。“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研制上市4个国家一类新药和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等30个新药,4个产品完成临床研究。值得自豪的是,在神舟十号载人航天工程、嫦娥三号与月球车制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考等举世瞩目的国家任务中,上海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在引领城市发展上实现“新进展”。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并加快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崇明生态岛、北斗导航、大数据等应用示范加快推进。得益于产业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上海涌现出了一大批代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成为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在创新生态环境上营造“新氛围”。张江示范区2020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等三项政策在张江落地,13类20项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园区。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社会力量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服务平台等机构建设的热情进一步激发。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上海17个区县全部通过,其中10个被评为先进区。
    四是在科技基础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新兴、交叉学科蓬勃发展,在前沿生物学、干细胞功能与转化、脑科学与脑疾病、新型材料、微电子、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去年1—12月上海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分别发表原创性论文16篇、16篇和10篇,占全国的25.39%、23.53%和32.25%。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中,上海有52项(人)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奖励,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6%,获奖比例连续12年保持在两位数。
    破除科研改革创新体制障碍
    科技日报:如何准确把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形势要求,破除制约科研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
    周波: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催生危与机的转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为上海加快创新转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去年6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集中解决了阻碍改革创新的理念等问题。今年,市政府将“加强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和人才强市”作为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咬住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不懈怠。要把握科技创新趋势和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从创新主体建设和科技金融、研发转化、空间布局、法规政策、协同创新“五位一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惟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科学、缜密的设计改革路径和重点。当前,关键是破除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重点是通过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进一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上来。在重点支持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的同时,其他科技创新活动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更加主动地放手让市场“说话”,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始终坚持前瞻战略布局不放松。我们只有坚持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跟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一批基础性、探索性、战略性科技攻关任务,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变革中把握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勇于担当、敢冒风险,以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凝练重大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为突破发展瓶颈、抢占发展机遇,持续加强科技前瞻战略部署。
    四是把促进协同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多个主体相互之间的壁垒,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形成创新合力,摆脱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的窠臼。我们要将这种“开放、合作和包容”的“海派文化”基因切实转化为促进协调创新的体制机制,通过协调创新更好地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利用,更好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能。
    以大科技理念统筹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日报:智慧的转型,可以让一座城市在变革时代重塑领先优势。科技工作不仅要有作为,而且要会作为、善作为。那么,今后如何推进上海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周波: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坚持以大科技理念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坚持以市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创新价值实现。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要科学选择,统筹部署,系统推进,做到队伍(企业、科研机构、联盟)、支撑(平台、资金、人才等相关举措)、规划(进度的把握)统筹考虑;坚持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政府做好服务、不能包办。
    二是进一步强化产业技术攻关和应用。视野要更开阔,系统性要更强,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同时,要以上海产研院为重点,深化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将产研院建成全市产业技术创新的“大品牌、大枢纽、大平台”。
    三是深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切实落实《张江示范区2020规划》,把张江示范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加强管理创新、加强政策突破,做好活力、机制、政策、服务这“四篇文章”。制订出台空间和产业规划,指导推动各分园制订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分园考核评价体系,抓紧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协同推进股权激励、人才特区、科技金融、财税支持和管理创新,以及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试。研究提出符合张江特点和企业需求的创新政策,加大各类项目、基地、人才和政策等创新资源向张江集聚力度,着力把张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新区。
    四是加快健全创新服务体系。要大力引入市场力量,重点是积极引进和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的创业孵化组织、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要探索通过“科技券”、“购买服务”等模式,让社会化服务机构有事可干、有利可图。要调动金融资本力量,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优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五是强化基础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应用导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生力军作用,加快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要大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优化各类人才计划的资助覆盖面和强度,继续完善扬帆计划、启明星计划、学科(技术)带头人计划和浦江人才计划的资助模式。
    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主动作为、锐意进取,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