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字体]    [打印] [发送]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www.most.gov.cn
科技部门户 > 专题专栏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专题新闻

新华网: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不断探索新的评审办法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01月10日     新华网

    服务·监督·创新——科学机制孕育科技硕果 

    新年伊始,北京,人民大会堂,鲜花再度为科技绽放,华灯又一次为创新喝彩,汇聚我国科技工作者最高成就与至上荣耀的盛宴,在这里举行——中国科技界歆享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累累硕果。这些光芒四射的成果背后,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出的一套抓 服务、重监督、求创新的评审办法。
 
    用标准化服务提高评审质量

    “提供优质的产品是回报客户最好的方法。”走进国家科技奖励办,一眼就可以看到这幅宣传贴,尺寸不大,却十分醒目。

    一个专司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机构,它的产品是什么?谁又是它的客户?

    “每年一度公布的诸多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就是我们的产品,而我们的客户就是奖励项目申报单位、推荐单位和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奖励办就是这样一个既出产品,又提供服务的机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传宏如是说。

    “从操作层面确保奖励办依法行政、科学评奖、服务到位、廉洁自律,构建规范、统一、高效、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平台,才能实现评审过程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确保评选出过硬的奖励成果。”陈传宏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2005年起,国家科技奖励办开始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奖励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06年11月1日通过认证,成为中央国家机关首家在行政管理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

    这一质量管理体系在2007年度的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中首次得到运用。与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众多创新型成果一样,国家科技奖励办创立的国家科技奖励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工作流程。

    陈传宏说:“组织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本身就是一项为广大科学家提供服务的工作。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我们对服务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借助这一体系,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程序和机制得以完善。从学科专业评审组设置到专家遴选,从网络评审到会议评审,国家科技奖励办评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到质量监控之中,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和各项改革举措及“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项改革措施和奖励政策的作用。

    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过程中,我们只接到过4起异议举报,全部为项目承担人排序异议,未接到一件实质性异议举报。”陈传宏说:“这说明我们评审工作中的监督机制还是很完备的。”

    陈传宏介绍,2007年度全国科技奖励评审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学术不端和舞弊行为,在每一个环节都预设了许多防堵措施。

    为防止科学研究中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的不良倾向,国家科技奖励办严格限制推荐材料的数量,力图遏制项目拼凑现象。同时,通过严格规定项目获奖候选人条件和加强对候选人资质的审查,防止项目完成人搭车评奖等不良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度各奖项评审中特别加强了对项目完成人的实质性贡献的评价。推荐时,获奖候选人要提供知识产权、发表论文等能够证明自己对推荐项目学术贡献的旁证材料。评审中,项目主要完成人要到会答辩,并专门介绍项目所有获奖候选人的贡献,由评委进行评价、把关。

    “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对项目没有实质性贡献的完成人搭车评奖的现象,使真正在一线做出贡献的研发人员得到肯定和激励。”陈传宏说。

    “除了要加强获奖候选人的审查监察,我们还要管好自己人。”陈传宏说的自己人,指的是参与评审的专家和国家科技奖励办的工作人员。

    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完善了评审系统,开发了专家遴选算法和回避算法,实现了“随机双盲”“封闭管理”的评审制度。

    陈传宏介绍,参与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专家共计2000余人,他们是从总计3万余人的专家库中随机选取出来的。“每一个项目由哪些专家评审,最多不过3个人知晓。”

    评审期间,国家科技奖励办对工作人员实行“封闭管理”,断绝参与评审工作的工作人员、评委与外界的所有接触。此外,还要封闭评委与工作人员的住宿区和餐厅,切断了获奖候选人与评委、工作人员的一切联系。

    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办还加大了对评审结果的公开力度,将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受理结果、评审组初评结果、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在国家科技奖励网站、科技部网站及时公布,同时要求各推荐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对本单位推荐项目按规定公布相应内容,加强社会监督。

    “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的是评审的科学性,而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则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陈传宏说。

    调整评审指标激励自主创新

    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在推荐和评审中,通过调整推荐指标和奖励指标,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数量,加强对科学理论、技术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原始性创新的奖励,进一步突出了国家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推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在国家技术发明奖评价指标中居于首位的是“新颖性与创造性”,即这一技术发明在技术思路、原理、方法上的创新程度。而国家自然科学奖评价指标首先考量的是“科学发现程度”,即对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发现、认识和阐明的程度,包括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深度、广度、系统性,以及研究领域的开拓,科学理论、学说的创建或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中,重大发现、发明、技术创新的程度,更是作为权重最大的一项评价指标得到强调。

    陈传宏介绍,在鼓励创新的评审指标引导下,一大批富有自主创新性和原始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以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为例,其研发中衍生的多项技术国外均未掌握,装置的准确度比国外最好的同类装置高10倍以上。在2003年的国际对比中,得到国际公认。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教授曾来信祝贺,称“中国的量子化霍尔电阻达到的准确度世界第一,确实杰出”。这一装置3年来为我国的计量体系和电子、电力、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实际应用部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大幅提高了我国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已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直流电阻基准”。国际计量组织也已启用它代替传统的实物电阻基准。

    陈传宏表示,未来国家科技奖励评选将进一步突出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评选出的各项奖励成果能在科技界站得住,让科技人员信得过,令社会公众满意,经得起时间考验,是我们评选工作的不懈追求。”走出会场,陈传宏露出舒心的笑容,像是刚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