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555号(资源环境类054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 引 号: 306-10-2021-777 发文机构: 科技部
成文日期: 2021年08月30日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6日
发文字号: 国科提案社〔2021〕第137号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555号(资源环境类054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科提案社〔2021〕第137号

多杰热旦等9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新格局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科技部十分重视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通过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系统部署,组织专家开展科学考察与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科技支撑。

  一、关于科技支撑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情况

  (一)推进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围绕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部署了“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四大任务、27个专题,与西藏、青海等省区联动协同保障,组织科考队开展青藏野外综合科考,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一是形成中华水塔变化与影响的新认识。通过构建中华水塔三维综合观测体系和地球系统模型,摸清中华水塔的总储量和水资源量,阐明中华水塔冰川、积雪、冻土、湖泊、河流等关键过程的变化特征,揭示近50年来中华水塔变化的过程与机理,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华水塔的变化趋势;强化中华水塔变化与超强极端事件发生的关系以及极端事件的广域传播特征研究,提升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服务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完善雅江冰崩堵江与樟藏布冰湖溃决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初步实施拉萨地球系统多维网保护修复治理科考平台建设。

  二是提出高原生态变化下的科学应对策略。阐释高原两栖爬行动物、特色鸟类等生物的适应及进化机制。研究发现未来升温促进植被生长,同时带来碳源增加的风险。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方法,构建青藏高原重大生态工程成效评估体系,支撑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提出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总体布局建议方案。

  三是支持青海建设第二次青藏科考综合服务平台和野外综合科考基地的相关工作。支持青海省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签订《共建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分中心正式落户青海。目前,青海分中心已整理汇集生态、水文、地理、环境等122个科学数据集。积极推进青海省建设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服务平台和野外综合科考基地,青海省科技厅联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科考基地及野外站点建设初步方案,有序推进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二)部署开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发。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中,围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科技问题,部署开展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制研究,研发脆弱生态修复、退化草地修复和城镇植树等关键技术,构建青藏高原普适性生态系统生态、生产功能提升的综合管理模式,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国拨经费约3.5亿元。其中,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那曲植树重要批示精神,部署开展“西藏那曲地区城镇植树关键技术研发与绿化模式示范”项目,针对西藏那曲“天寒、地冻、土薄、风大、辐射强”的极端环境限制因子,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大尺度、大范围上进行了种质资源筛选和比对,引进的50余种木本植物中初步筛选出青海云杉、高山柳等适合那曲城镇小环境下生长的城镇绿化树种,建成了那曲城镇绿化用种苗引种繁育基地1hm2和丁香属植物引种实验基地1处。研制出了适宜高寒地区树木根际地下环境调控的低温功能微生物菌和适合本地区环境特征的菌肥,并在示范区应用。

  (三)加强青藏高原科研基地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截至目前,布局建设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冰冻圈科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高原水文水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高原冰冻圈过程、机理和影响、草类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利用等开展科学研究,有力支撑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加强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科技部支持建设了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承担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相关科学数据汇交、管理和共享服务工作。2020年7月,数据中心通过 Springer Nature认证,是国内首个通过认证的科学数据仓储中心;数据中心成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认证的数据中心。

  三是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围绕生态系统、特殊环境与大气本底、地球物理等相关领域,布局建设了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等 9 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集第一手观测数据,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为更好支撑新时期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根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的任务要求,科技部在各部门和地方推荐的基础上,将青海三江源、西藏那曲、西藏纳木错等7个野外站纳入国家野外站新建布局名单,进一步完善了青藏高原地区国家野外站区域和领域布局。

  二、关于国家支持设立青藏高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重大专项研究基金,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系统研究的建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立项工作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在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布局中统筹考虑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领域的科技需求,综合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该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科技部将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统筹协调等工作,在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布局中统筹考虑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领域的科技需求,通过“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加大青藏高原关键生态屏障区的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对策等研究,为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功能提升和高质量生态产品供给提供技术支撑。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 技 部
                2021年8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