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文字摘编
日期:2012年02月27日 13:50     

    [吴远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是科技惠及民生新闻通气会第二场,主要请农村科技司有关领导介绍有关情况。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农村司做了认真准备,还专门请了一些有关领域的专家,也请了一些在农村科技一线进行农村科技推广和产业化,以及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实践者参加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出席今天新闻通气会的媒体朋友有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学习时报、人民政协报、大众科技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创新无限栏目、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北京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等,再次对大家光临通气会表示感谢。
    下面先请农村科技司司长陈传宏介绍有关情况。

    [陈传宏]各位新闻界朋友们,专家,基层科技特派员代表,大家上午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早春2月,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在这里科技部举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新闻通气会,我代表科技部农村司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农村农业科技工作的新闻界的朋友们,以及在座的专家代表和基层科技特派员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服务的政策力度,同时这个文件首次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主题,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这对我国农业科技既是极好的机会,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将为我们农业科技持续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民生发挥应有的支撑引领作用,提供更好的舞台,我国农业科技迎来了新的春天。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成绩显著,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惠及农村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2011年的53%,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归纳起来在“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有五方面的重要进展。
   一是农业前沿技术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农业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明显增强,带动农业产业不断提升。三是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的成果,支撑粮食八年的持续增长。四是城镇化和农村民生科技逐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五是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农村科技创业不断深入。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我们主要围绕科技惠及农村民生这个主题,重点发布科技部“十一五”以来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情况,二是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有关情况的介绍,三是“一城两区百园”国家农业园区的建设,四是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五是种业科技创新,六是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科技扶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进步考核等有关面向基层科技创新的工作情况,七是探索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
    接下来,王喆副司长、郭志伟副司长、曹一化副巡视员将就以上工作给大家进行简要的通报。这次新闻通气会,我们专门邀请了在“十一五”期间以及“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的有关专家、代表和实施基层科技特派员的代表。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有什么问题向他们进行提问。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政策措施分工通知的要求,科技部将出台《关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意见》,全面落实和推进由科技部牵头落实的重点任务以及科技部参与的具体任务,这里包括继续实施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继续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实施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深化农村科技管理改革,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技与金融结合,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扩大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以及进一步增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动员全国科技力量,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以及企业和社会力量一道,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为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致富,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我们国家的三农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吴远彬]下面请王喆副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王喆]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基层科技工作是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前沿阵地,直接服务于亿万群众,直接改善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基固本”的作用,科技部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基层科技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推进科技成果更好地为改善农村民生服务,2011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国基层科技工作会议,联合中编办、财政部、人保部,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意见》,共表彰了979个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进一步引导“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加大了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面向基层的科技计划的实施力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及基层民生改善。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做一个有关情况的介绍。
    一、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自2009年科技部等八部门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围绕当地的产业和科技需求,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八部门在上周开会,又吸纳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加入进来,我们以后就将是九部门联合推进。目前,全国90%以上的县市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17万人,法人科技特派员达到了5500个,直接服务农户880万户,辐射带动农村5700万人,这一源于基层的重要实践,通过推广和各地实践再创新,大幅度提升各地农村科技服务的水平,提高了农民就业、增收、致富能力,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带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去年联合国副秘书长格林斯潘访华的时候,我们安排他到天津蓟县参观了科技特派员创业的情况,她看完后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前不久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为下一步推进农村科技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加大星火计划支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星火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1986年批准实施的第一个面向三农的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其宗旨就是将大批成熟、先进、适用技术引入广大农村,进村入户,落实到田间地头,通过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育农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依靠科技实现富民和惠民。“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4亿,引导各级各类投入1939亿,国家级星火项目立项7144个,支持建设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链1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65个,国家级星火产业带15个,培育了云南花卉等一大批区域性支柱产业,吸引劳动力达9000万人,培训农民5000万人次,一大批星火科技骨干和星火带头人,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生力军,193个村、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
    星火计划将先进适用技术引入农村,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成效。2011年国家星火计划经费总投入3亿,支持重点项目333个。这批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三、继续推进农转资金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于2001年设立,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水利、农业等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开发唯一引导性资金。1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1.5亿,带动社会资金140亿,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14亿多元,突出体现了小专项大效益的特点,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水平;二是提升了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强化了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了农产品供给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四是增强了农民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改善了农村环境和民生状况;五是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了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的形成。“十二五”期间农转资金将进一步聚焦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四、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为强化县市科技工作,提升县市科技能力,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2005年科技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是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以科技为支撑,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县域支柱产业。专项行动开展7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拨款19亿,共立项1211个项目,对110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支持,对108个实施成效显著的县(市、区)进行奖励支持。各项目实施县市区大力引进新产品、新技术,集成科技资源,重点突破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加了县市财政收入。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专项的实施力度,2012年专项经费额度将达到5亿。
    五、不断强化城镇化与村镇建设攻关,大力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示范。“十一五”期间我们通过支撑计划的城镇化领域和农业领域,分批启动实施16个项目,国拨经费总额共计6.7亿,重点围绕城镇化动态监测、防灾减灾、经济建材开发、农村供水安全、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内容开展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集成示范,强化了科技在提高村镇规划和住房建设水平,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撑能力。如在汶川救灾和重建工作中,汶川新城水磨镇城市设计等一大批领域的科研成果在救灾和重建中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肯定和灾区人民欢迎和好评。“十二五”,我们按照国家科学和技术“十二五”规划的有关部署,围绕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农村居民健康与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进行了系统部署,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启动了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科技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技术科技工程、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促进农村民生的改善。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时代赋予基层科技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奋力开拓基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另外,把我们农村信息化的有关情况向各位媒体朋友做简要介绍。2010年科技部联合中组部、工信部启动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2011年我们首先在山东和湖南两个省进行了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设试点工作,今年年初我们三部门又联合批复了安徽、河南、湖北、广东、重庆五个省市的试点工作,构建资源整合、统一接入、实施互动、专业服务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农村信息化的服务体系。目前,我们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已在全国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影响。我们这项工作已经明确的写入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将加快示范省建设标准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创建国家农村信息服务网,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欢迎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宣传,也欢迎媒体界朋友们深入到基层一线了解我们实际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我的介绍到此,谢谢大家!

    [吴远彬]谢谢王喆副司长。下面请郭志伟副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郭志伟]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科技部抓的几个专项工作,一个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一个是种业科技创新,还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推进。
    首先我把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介绍一下。长期以来,科技部对国家粮食安全、对粮食科技工作非常重视,早在“七五”时期就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里就把主要农作物列入国家计划加以支持,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现在回顾起来已经30多年。2003年在国家粮食产量四年连续下降的情况下,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四部委共同组织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第一期从2003年开始到了2005年,第二期从2006年到了2010年,已经实施了两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实施思路上继续采用“三三三”模式,第一个三就是瞄准三大作物,即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第二个三是选定三大区域,第一个区域是东北平原,主要是解决玉米的问题;第二个区域是黄淮海平原,重点是小麦;第三个区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重点是水稻。每个作物和每个区域都是相互呼应的。第三个三就是突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技术创新,首先解决粮食丰产中的难点和技术瓶颈,包括单产如何提高的问题,新品种应用和栽培理论问题;第二个环节是技术集成示范;第三个环节是大面积推广应用。粮丰工程以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为重点,将粮食科技创新、丰产技术集成配套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开发密切结合,建立并完善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现代科技创新体系,以高新技术引领我国粮食产业现代化,以技术集成创新带动大面积均衡持续增产和成本降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三大平原、三大作物、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成效突出,为全国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十一五”以来,在12个省累计建立水稻、小麦、玉米核心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8.35亿亩,五年共增产粮食4866.48万吨,亩产平均增产58.26公斤,单产增长率11.58%,增加经济效益852.92亿元。与全国同期粮食生产相比,增产粮食占全国同期增产量的17.04%,亩增产是全国平均亩增产21.45公斤的2.72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集成了一大批具有三大平原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为促进粮食主产区持续丰产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12个省将已有的单项技术进行优化集成,组装出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用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大面积应用后,显著提高了三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灾害损失降低了15%左右,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每亩接本增效110元左右,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三大作物超高产理论研究与超高产攻关实现新突破,引领了粮食生产持续高产。在三大作用超高产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创造出了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制单季稻亩产937.2公斤、双季稻亩产1355.2公斤,黄淮海小麦亩产789.9公斤,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1770.5公斤,东北平原雨养条件下春玉米亩产达到了1183.49公斤的超高产记录,充分展示了科技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总体来讲,应该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前两个阶段实施的非常好。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三三三”的模式进行,主要采用“五突出五确保”的方式,一是突出关键技术突破,确保技术集成创新;二是突出“一田三区”建设,确保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突出大面积推广应用示范,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四是突出“科特派服务和基地条件”建设,确保粮食安全长效机制;五是突出管理联合机制,确保项目高效科学运转。通过工程实施,显著提升粮食生产的整体科技水平和技术储备能力,推动粮食产业全面升级。
    第二个简单介绍一下种业科技创新的工作。种业是从这几年才开始叫起来的,传统的叫法都叫种子,据有关专家数据综合分析,种子在农作物增产的份额现在已经达到了40%,就是说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种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所以有些专家们讲,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我想这种说法不过分。种业产业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回顾起来,科技部一直把种业科技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都加大了投入,而且成效也是非常的显著。“十一五”期间,先后启动了主要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海水养殖种子工程、畜禽良种新品种选育等27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16.4亿元,调动地方配套和自筹经费近9亿元。5年共选育农林动植物新品种2300个,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励3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25项,成果应用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1300多亿元。种业科技进步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农作物种业推进的意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也把加强种业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列入其中,特别强调要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品种资源收集、种质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种。今年2月,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海口举办了一个以种业为主题的第二届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主题就是创新引领发展、做强做大种业。会上,我们对未来种业的推进和发展作出了宏观、系统的部署,主要从构建新型种业体系、探索育种机制与模式、构建种业交易和支持平台、推进种业国际化等方面,系统推进我国种业科技工作。具体来讲,我们种业科技的推进主要是面向三大对象,一个是农作物,农作物是我们农业或者说种业方面最重要的部分;第二个对象是农业动物,农业动物这块的产值比农作物还多;第三个是林果花草。围绕四个环节,一是解决种子资源的创新,第二是解决新品种的选育,第三个环节是新品种扩繁技术,第四个环节是加工流通。我们对三大对象四大环节要进行系统的部署,“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实施种业发展重点科技专项,全面部署农林动植物种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大种业科技投入。围绕农作物、农业动物、林果花草等动植物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技术、加工流通技术,加法研究力度,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研究和开发一批对种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显著提升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十二五”前两年,我们在863计划和支撑计划里已安排了若干个项目,初步进行了部署,预期将取得一批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
    三、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关情况。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发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精神实施的。在2001年由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已经先后批准了三批,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65个,应该说经过近10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格局。成效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成为农业新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的重要基地。二是孵化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的农业企业,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三是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拓展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增收的能力。在我们农业园区的建设中也是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模式进行推进,特别是辐射区解决了周边农民的增收问题。
    我们在去年发布了“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下一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按照“一城两区百园”的总体发展思路,优先加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数达到120个左右,形成基本覆盖我国主要农业生态类型区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体系。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里我们还是要做好“一城两区”结盟,进一步统筹省部科技资源,聚焦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等多种要素,向我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引进。应该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一项很重要的基地平台建设的工作,实施的时间也比较长了,今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又一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里,所以我们下一步还是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
    我主要是简单介绍了这三方面的专项工作,谢谢各位。

    [吴远彬]:下面请曹一化副巡视员介绍情况。

    [曹一化]:各位媒体朋友、各位专家大家好!我介绍一下科技部关于开展科技扶贫的一些情况。
    科技部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从1986年率先在大别山区开展扶贫,多年来发挥技术、人才、项目的优势,瞄准贫困地区实际需求,转化实用技术、建立服务体系、培养乡土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贫困地区创新创业,并且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引导现代生产要素向贫困地区逆向流转。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要求,科技部紧密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将科研开发与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相结合,将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将农村科技创业与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相结合,将定点扶贫与行业扶贫相结合,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年科技部围绕七个定点扶贫县的支柱产业,引进科技成果76项,引进资金6785万元,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84期,累计培训5万多人次,协调捐赠各类科技物资125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2名,科技扶贫工作提升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依靠科技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能力,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多次受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表彰。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阶段,过去面临的是发展相对滞后形成的普遍性、绝对性贫困,现在面对的是以收入不平等和公共服务不均等为特点的转型性贫困,与以往扶贫工作相比,新阶段扶贫开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重大调整:一是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对象规模扩大;二是扶贫主战场转移到连片特困地;三是工作方针调整为扶贫促进发展,低保维持生存;四是首要任务是稳定解决扶贫对象的发展而不是温饱问题,这里谈到扶贫促进发展低保维持生存,逐步实现脱贫致富;五是总体目标定为“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新阶段的科技扶贫工作,将紧紧瞄准扶贫开发目标,集中全国科技力量,集中优势科技资源,以科技创新驱动统领扶贫开发工作,打一场创业式的科技扶贫攻坚战,以科技创业发展带动就业提高。
    谢谢大家!

    [吴远彬]:刚才几位司长把农村科技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工作分别向大家做了介绍。应该讲农村科技发展话题是个老话题,农业的发展这么多年来一直得到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话题是老话题,但是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在粮食连续八年的增产当中,科技的作用是巨大的,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从“十五”末48%上升到“十一五”53%,这当中有大量新的成果的运用,包括新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也采取了很多新的机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突破。比如说郭司长介绍的,在推动农业园区建设方面也采用了很多新的办法,过去来讲更多关注的是农村实用技术集成的问题,现在是农村综合发展创新创业的各种要素集聚的问题,把很多的要素不仅是技术,还包括资金、信息、物流,来整个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创业发展的很多新的机制创新和新的做法。比如说推动农村科技服务方面,中央文件也讲到三位一体,包括公益性推广、社会化创业、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新的方式,也包括继续稳定过去所形成的体系,包括像农村的七站八所这样一些服务体系的同时大力推行一些新的服务体系,包括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也包括现在和教育部联合推动的,在高校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一些重点院校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也是把高校研究的比较好的成果能够快速在农村进行推广、示范、应用等等,我认为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亮点,今天提供了很多线索,希望新闻单位根据这些线索去了解,对推动全社会采用新机制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吴远彬]:下面请媒体的同志对今天介绍的情况,或者关心的问题,跟在场的有关领导、专家包括企业家,提一些问题。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经济日报记者。除了刚才介绍的,我们在科技扶贫工作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考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引导科研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这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曹一化]:党中央在2011年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体目标,而且把扶贫确定在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大幅度提高扶贫的标准,从1274元到现在的2300元,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国务院又给了科技部一项新任务,过去科技部只有七个定点扶贫县,现在由科技部牵头会同铁道部共同负责秦巴山区的扶贫联系工作。因此,科技部将把科技创新创业式的扶贫作为科技部开展扶贫工作的基本方法,能够在贫困地区营造科技创业的环境,服务科技创业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到这些贫困地区去创业,去发现贫困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带动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水平提高,希望通过创业式的扶贫在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
    谢谢!
    [王喆]: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农技推广是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上关键的环节。过去我们因为主要靠公益型的农技推广体系,所谓的七站八所。但是在新时期、新的需求、新的形势下,过去单一的模式和体制上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新的需求和要求,在多元化、多种形式的情况下,大家知道我们科技特派员就是从基层开展和创立的这么一种模式,这个刚才已经介绍过了,大家也都了解这个情况。
    我们下一步要进一步推动的,就是想在涉农高校里开展公益的农技推广服务。这项工作已经在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写入了。我们将联合教育部,共同开展和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准备在涉农高校当中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通过一个虚拟的组织,或建成一个实体,整合高校和包括高校所在区域一些研究单位的力量,来开展农村技术的服务和推广工作。
    我们在政策上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在经费上也有一定的支持。比如说过去为什么在高校当中开展推广的情况没有全面推开呢?这涉及到一些政策和机制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要想当教授评职称是要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论文是在哪发表的,是否是SCI收录等等。那么搞推广的可能他就要整天跟一线跟农民打交道,我们过去有句话,我们要鼓励大学教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但是确实面临现实问题,那么涉及到他今后怎么评职称、岗位、待遇等等,所以我们和教育部开展设立推广型教授,就是说在推广型的岗位上也可以评职称、当教授,但是条件可能考核你就不是论文,可能是你推广了多少新技术、新产品,在农村产生的效益、创造的价值,来进行衡量。我们和教育部近期将出台这样一个指导意见,首批我们可能要选择一部分高校来开展这项工作,使我们农技推广得到加强,科技服务得到加强,真正做到公益化和多元化相结合。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问题,我们现在科技特派员主要的来源是哪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这个工作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样的?第二,关于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工作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汶川救灾工作当中有一大批科研成果有很多应用和推广,具体来说是哪些科技成果,有没有具体例子可以介绍?
    [王喆]:科技特派员是从基层创造出的模式。科技特派员来源起初是一些科研单位,包括还有农业局、科技局这些一些专业的人员,通过双向选择由政府来派出,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有一定政策的保障,比如说保留他们的公职,包括他们一些晋升的条件等等。后期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又出现一种法人科技特派员,是以一个研究单位作为法人科技特派员,在这个研究单位里,无论农科院也好、农科所也好,作为一线科技特派员的一个后盾和支持,他在一线所遇到的问题,回来以后科研单位来共同帮助前线的科技特派员解决。这样就把初期的单一的个体的形成一个整体的,把整个单位都作为一个后盾进行支撑。目前,我们认为能把科技资源带下去,能够把相应的资金、管理、信息带下去,解决“三农”问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创业者,都称之为科技特派员。这是他的来源问题。
    第二个我们下一步要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方面的计划和打算,我们初步考虑了七个方面。
    一是要继续壮大科技特派员的创业链,推进科特派创业基地建设。
    二是要结合121工程的实施,启动种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三是要在农村流通领域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这项专项行动是我们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来联合开展。
    四是我们要跟教育部共同开展的,就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五是继续开展以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科技特派员服务站为中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设,今年重点是把新批的五个示范省的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以后陆续开展实施。
    七是我们在秦巴山区开展的扶贫,要引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模式进行开展。

    [记者]: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有几个问题想请教。第一,科技部关于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重要的部署和措施,然后怎么样实施,今年工作重点是什么。第二,在星火计划中,国家投入更大的资金,科技部有什么样的具体计划。科技园区这块现在发展情况怎么样,然后怎么样实现可持续发展?谢谢!
    [陈传宏]: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科技部也高度重视,积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任务实施分解的分工来全面贯彻落实。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二是农技推广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研究,二是前沿技术研究,三是共性关键技术的实用技术究。为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产业化,积极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除了继续强化基层公益性服务推广体系外,还强调要把科研机构和高校也作为重要组成力量。要积极推动包括农业合作组织供销社,涉农企业等等,以及科技特派员在内的社会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着眼长远战略研究、面向产业需求,组织实施一些农业的重点专项,尤其要以种业科技创新为重点。
    在农村创业方面,通过创业来引领创新,创新支撑创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创新创业。在座的很多企业家都是创业的基础上创新。我们将继续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同时,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不断深化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行现代院所的试点;二是强化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强化国家需求和重大任务的目标导向,探索完善项目立项方式,积极推进农业领域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联盟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一方面在计划当中向农业进行倾斜,同时也探索农业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积极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以及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的创新创业。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实施创新人才的推进计划,加强农业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是注重培养农业科技领域人才的创新团队。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农村的实用人才、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以及农村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开放与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以及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建设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基地,特别是我们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国际科技特派员这样一个行动,来使我们中国农业科技的成果惠及一些不发达国家与非洲国家,为解决全球的贫困问题作出中国的贡献。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走进基层,加强基层农业科技能力建设,积极以星火计划、富民强县专项、农转资金等计划作为载体,来使农业科技成果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惠及农村。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的领导、部门合作、与地方及社会各方面的合作,特别是要贯彻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构建以涉农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农业科技的创新创业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促进农业增产、农村民生改善、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 
    [王喆]:我来回答一下关于星火计划下面的初步设想。
    主要我们要加强跟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像863计划、支撑计划这样主体计划的衔接,来加强我们成果的转化,这主要是一些新技术在农村的应用、示范、推广,来提升我们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总之用八个字来讲:成果转化、科技创业。支持的重点范围,一个是种养;再一个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还有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
    刚才前面还问了一个问题汶川地震重建当中有哪些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一方面在抗震救灾中,利用无人机采集影像基础数,开展灾情监测预评估等,一方面是在规划建设技术应用;包括一些新城新村规划;还有房屋抗震节能技术,在恢复重建的房屋当中,大家可能都看到抗震节能的新型房屋,采用很多新的技术和材料。有关这些方面如果想了解更具体,我们有文字的材料,可以下来我们提供,也还有专家可以进一步介绍。
    [陈传宏]:我说一下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谈到创新创业,我们希望用一个载体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创新进行转化进行应用的模式,所以我们谈到“十二五”期间我们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施121工程,就是刚才讲的“一城两区百园”。这种结盟一方面是进行政府间的合作,同时按照市场的机制进行战略结合,通过创造一个新的机制,来使我们的成果能够更好的集成、推广、示范和应用。同时这个过程当中更好的发挥企业的作用,来引进人才、信息、资金各种要素,探索新的模式,来促进这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也想这个园区也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创业基地,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科技型企业将园区作为一个载体、作为一个平台进行创新创业、进行转化。

    [吴远彬]:因为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留给现场的专家和企业家。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人民政协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种业科技的问题,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来比,种业科技和种业产业有什么差距,最大挑战是什么,今后有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可以改进?
    [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记者好!
    关于种业科技的问题,科技部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十一五”到“十二五”的启动之年进行了规划,至于你刚才说的我们国家种业产业和种业科技的差距,总体而言现在种业科技对于农业的贡献率在40%左右,发达国家达到60%—70%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大,也说明潜力很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在今后的20年种业科技的贡献率要提高到60%—70%的水平才能保证国际人口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对粮食的需求,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种业科技的创新。

    [吴远彬]:由于时间的关系,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主题,各个媒体也很关注这块的新的进展,科技部党组和部班子对农村科技发展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今年一号文件出台以后当天就传达,党组召开学习会,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在上周我们的张来武副部长,面向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全国科技系统、专门出了一个学习贯彻一号文件的专题辅导报告,目前我们正在做下一步分工落实的方案,希望各新闻界的朋友继续关注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新的举措。今天通气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