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湖北 > 最新动态
武汉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13位
日期: 2020年10月16日 07:27      
【字号:

    近日,《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显示,武汉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升至第13位,北京、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上海分列第1至5位。自然指数显示,中国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别是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与合肥(第20)。与2018年该榜单相较,武汉仍居全国第四,但位次提升6位。
    自然指数是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于2014年首次推出,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其排行榜是基于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全球82种顶尖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文章,加权统计得出。
    湖北是科教资源大省,湖北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基本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东湖高新区是继中关村之后获批建设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襄阳、宜昌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宜都、大冶、仙桃3市是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湖北重点发展以“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201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8922.86亿元,增长11.3%,占GDP比重约17%左右;共建有12家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前列,中部第一),20家省级高新区,省级以上高新区覆盖全省16个市州(仅神农架未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892家(全国第七、中部第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25000家。2019年,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八,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4%。今年以来,湖北科技系统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加快对接国家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全力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已争取科技部在存储器、光电信息、生物健康、智能装备等领域8项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经费21.1亿元,省科技厅配套设立8个科技重大专项,发布84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3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加快调动科技资源力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引领支撑。全省219个项目获“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1.1亿元支持,22家单位获“百城百园”行动7800万元支持。科技部新批复湖北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湖北科技创新助力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外部动力。
    武汉是科教大市,拥有两院院士71名,在全国城市排名居前,201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6项,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湖北首次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在2019年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武汉创新能力排名第5。新冠疫情发生后,武汉紧急启动应急科技攻关和新技术应用,针对武汉疫情防控中急需的快速检测、临床救治和心理干预等问题组织研发攻关。全球首款新冠灭活疫苗在汉研发;诞生于武汉的“火眼”实验室全球围猎“新冠”;华大生物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发往70个国家和地区;武汉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国内首创传感器芯片,向世界展示了武汉科技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