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先发优势 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日期: 2017年03月15日 08:22      
【字号: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有力推进了农业转型升级。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面对新形势,必须着力提升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二五”以来,农业科技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粮食生产“十二连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入推进,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及生态环保等领域进步显著,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难,长期粗放经营导致的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低仍十分严重,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农产品供给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脱节问题依然严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农民增收渠道仍待进一步拓宽,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必须直面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系统谋划、超前部署“十三五”农业科技工作,强化农业科技发展新动能培育。
    “十三五”时期,要按“一条主线、一个方向、两个着力、一条道路”,即“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着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质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思路,遵循“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原则,统筹部署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系统布局基地和人才团队建设等重大任务,解决和突破性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批瓶颈制约重大问题,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领域实现集成跨越。
    力争到2020 年,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达到40%。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构筑先发优势,在生物种业、粮食丰产、畜禽健康养殖、食品加工、智能装备和智慧农业等领域进行系统布局,深入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加快部署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加快突破农业重大科学与前沿技术问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夯实农业科技创新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靠农业科技创新来引领和支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农业科研从选题立项到研发推广,要更精准地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科研工作要更接近广袤农田的“地气”。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要完善新型的组织管理机制,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新型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要完善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定位,加强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持,确保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要完善农业科研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引导作用,构建适应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多元评价和长效评价机制,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既要鼓励基础性、探索性研究的开展、鼓励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发表,又要积极引导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推进产学研结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企业中、写在农民心坎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